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物流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物流业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基础,涉及各个行业与领域,对于不断提升其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改善投资环境都有着迫切的需求。
物联网的概念从产生至今有十余年历史,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并且国家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物联网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应用阶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物流行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网舟咨询物联网应用研究与发展中心推出的《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重点关注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对物流行业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现有的物流行业物联网实际应用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分析判断,并对该产业链的投资建设提出分析与建议。
网舟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希望通过此报告,能够助力物流物联网产业链的推进与发展,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物联网的理念与价值,准确判断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识别商机,把握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和投资规模,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取更大商业价值。
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发展
根据网舟咨询发布的《物联网分行业系列:2011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物联网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传感器与供应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终端产品供应商、其他各感知产品提供商与用户等环节。
一、传感器/芯片厂商
其中芯片制造商包括RFID识别芯片、智能芯片等产品的生产厂家,如德州仪器、高通、联发科、展讯等。
传感器制造商包括RFID设备、传感器两大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可细分为RFID识读设备生产厂家、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一系列传感器设备生产厂家,传感器通信网络模块生产商等。
二、通信模块提供商
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其中华为、中兴国际知名,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国内通信模块厂商不仅生产通信模块,还生产配套的通信传输设备,从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上看,该环节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其中很多企业都专注于通信传输设备,比如光纤光缆的生产。
三、通信网络运营商
对于物联网数据传输提供支持和服务,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电力通讯网、专网以及其它网络等。
四、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
中间件是指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是目前物联网领域竞争的焦点。主要分为两类:传感数据采集中间件,完成传感数据从相关硬件设备的采集、过滤和合作。另一种为传感数据管理中间件,完成数据的存储、维护、访问、聚合。
五、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将实现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和网络集成为一个完整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厂商。部分系统集成商也提供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六、服务提供商
行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专业运营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
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除运营商外,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目前产业联盟是产业链主要的合作形式。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传感器/芯片厂商加上通信模块提供商约占整体产业价值的15%左右,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管道约占整体产业价值15%,剩下70%的市场价值均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商分享,而这类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形似神不似的传感网与物联网
在很多人的认知和表述中,总是将传感网和物联网“混”为一谈。虽然说,在一些语境中,两者强调的均是对现实世界物体的感知。但严格说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点,但也有着明确的区别。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传感网与物联网两者均是网络,均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物体感知,可以用到相同的技术,也均要经过信息的传输。如: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而在传感网的一些外延应用中,也可以把RFID协议作为无线通信协议之一;在探测已知物体属性方面,物联网中也可以在RFID模块中集成传感器技术,从而获取物品在物流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根据网舟咨询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传感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两者的区别如下:
1.传感网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
传感器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例如可以让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森林的温度,但并不一定需要标识哪根树木。
物联网的概念相对比传感器网大一些。这主要是人感知物、标识物的手段,除了有传感器网,还可以有二维码/一维码/RFID等。如用二维码/RFID标识桌椅之后,就可以形成物联网,但二维码并不在传感网的范畴。
2.从目标特征上看,物联网探测的一定是已知物品,而传感网探测和判断的更多是未知的人或物。
传感网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并不针对标识的事物。
物联网通过对物体的标识,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控制,达到物和物信息互联的目的。
3.从网络架构和协议上看,物联网与传感网也存在诸多不同。
比如:传感网节点自组织成网,没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没有中心节点。而物联网需要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中心节点,强调的是多个事物通过中心结点实现互联。
4.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的出现还远需要假以时日。
当前,传感网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通过巡检方式工作的温控网,再比如具有多种声、光、电、机械甚至图像探测能力的安防网等,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传感网发展得已经很成熟。而目前物联网仅仅是个概念,真正的物联网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后,传感网概念随之在神州大地升温。其实,传感网并不是新生事物,当前已经处于第四代传感网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也由前两年的热炒逐步趋于理性。
目前,国内传感网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经济、技术环境都有诸多利好因素,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设施管理、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传感网的规模应用尚需时日,当前存在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和优化、业界标准有待统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链有待整合、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发展障碍,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这也将是产业一次重新 “洗牌”的过程,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传感网行业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竞争: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竞争、国企与外企的竞争、国企之间的竞争、不同标准间的竞争、不同技术制式间的竞争等。
国内传感网市场潜力巨大。网舟咨询预测:到2015年,国内传感网/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0%,有望达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
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阻力
依据网舟咨询发布的《物联网分行业系列:2011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成为共识。事实上,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也多有应用,但应看到,这种应用还是局部的,也是小范围的应用,离大面积的规模应用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且可以预见这一过程可能是困难和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好地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一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更多地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显得“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在资金的支持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和落实;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大物联网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引导社会形成尊重知识成果、鼓励创新的氛围。
二、业界标准有待统一
物联网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相关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标准来指引。整体上来看,由于各行业应用特点及用户需求不同,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这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国内物联网产业亟待掌握核心技术。比如,传感器芯片作为传感网技术的核心,从技术到制造工艺,我国均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又如,目前市场上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大都以国外T I 、NXP、HITACHI、INTEL公司为主。高端的、核心的技术缺乏无疑对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中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
四、应用成本有待降低
当前可以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每个成本要1美元或更多,一个解读器成本大约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还包括接收设备、系统集成、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平台等综合系统的建设等。这对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可谓是难堪重负。业界预计,只有当标签成本将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五、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物联网同互联网一样,同样面临时一系列信息安全的问题,甚至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因此一方面亟待出台配套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令、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但很显然目前,在以上两方面有待加强。
六、商业模式有待成熟
物联网的产业链牵涉面很广,涉及终端制造商、模块厂商、通信设备商、行业信息化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物联网在物流行业虽然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参与意愿强烈、发展很快,但其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尚处于初级阶段,且成本还较高,虽然已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应用实践,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推广应用体系,商业模式不清晰,就一时难以形成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
七、行业互通有待破壁
由于标准、商业机密、安全等原因,以RFID为例,目前不论是交通、出入控制、电子支付还是公路、铁路等物流领域,都还只是在行业系统内部和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开环的应用还涉及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人们关注的隐私问题。而只有实现了行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真正发挥出物联网的价值,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应用和发展。文章来自:
杭州货运,杭州物流-杭州创顺达物流有限公司,www.hz56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