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国际物流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检验检疫如何积极探索与现代国际物流业务相适应的检验检疫新模式,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实践。
一方面,通过检验检疫的有效把关,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情在国际间的传播,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命安全;可以确定货物的品质、数重量和包装条件符合相关的国家规定或合同要求,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生态环境、生产消费安全和各方的权益;可以避免退货、销毁、索赔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其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信息服务等措施,对物流发展是很好的保障和促进。
另一方面,作为物流链上不增值的环节,实施检验检疫必然导致一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一个因素。如何在充分发挥检验检疫保护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使成本制约作用降到最低,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入地探索和实践。
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发展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国际物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原因体现在:
规模的集群化。现代物流业务的集群化,产生了大批的物流园区,把不同的物流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有序、可控的流通整体,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达到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规模的集群化要求检验检疫提供“一站式”服务,这要求在特殊区域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推行就近报检、集中审单、“一站式”检验检疫等措施。
方式的多样化。国际贸易、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等物流形式,物流运输方式包括集装箱整装、拼装、散装以及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以及多种方式的组合等。这就要求检验检疫在把关的手段上要实现多样化,包括企业自检、第三方检验、抽查检验、认证认可等方式,重点强化对企业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将把关监管的重点转向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方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货物流向的国际化。其配送货物可能来自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分装或组合包装后,按订单要求输往世界各地。弱化“出口在产地,进口在口岸”的地域管理概念,以供应链管理为理念,实行检验检疫关口向前后延伸,构建与国际物流网相适应的“检验检疫网”,加强源头监控和过程控制,实现动态和静态监控相结合。
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检验检疫实行差别化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供货人、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受货人外,还包括在物流渠道中提供中间服务的第三方、作为一个供应链的外部物流整合者的第四方物流企业,都可能成为贸易的主体。管理对象的多元化,检验检疫要通过对贸易主体的备案注册,评估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结合企业的诚信度,实行实施动态的差别化的分类管理,对物流示范企业和龙头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巨头,进一步提供优惠便利措施,引导和推动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
供应的即时化。物流的即时化要求检验检疫的高效化。要按照“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便捷通关”的目标,以源头监管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因检验检疫引起的货物滞留,影响物流速度。
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传统的批批检验模式与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物流模式不相适应,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监管思路和做法,进一步明确“严进宽出”的总体原则,在主要的出入境口岸、物流园区和出口商品生产地设置检验检疫机构,完善检验检疫的监管网络。业务上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业务分工,从而解决目前系统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业务交叉重叠的现象。结合宁波检验检疫局的实际,当前要重点加强以下三种模式的探索:
一是口岸的“强制性”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入境货物,在入境口岸实行“风险管理+视频管理+现场检验检疫+危机管理”的强制性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二是园区的“区域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在物流园区等特殊区域,实行“源头监管+准入管理+物流链监管+快速核放”的区域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三是产地的“监督式”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对出口货物,在货物产地实行“日常监管+突击检查+合格评定+后续监管”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总之,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检验检疫只有积极面对,主动作为,深入广泛开展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在促进国际物流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检验检疫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章来自:
杭州货运,杭州物流-杭州创顺达物流有限公司,www.hz56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