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上午开幕的烟台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书面印发了《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从九个方面全面回顾了烟台“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果,分十二章阐述了烟台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目标和各项事业建设。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以优化结构为重点,调整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化发展方向,以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为支撑,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产业制高点,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集群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体系。
突出发展重点产品集群。以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终端产品为依托,积极发展配套及关联企业,向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网络等领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产品集群发展格局。
培优做强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品牌。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做大服务业总量和规模,提高比重和层次,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创立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积极开拓欧美远洋集装箱和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开展中韩甩挂运输、车载物流等业务,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一批海港、空港、陆路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配煤、液化品、木材、矿石、烟草、钢铁和轮胎等专业物流。推进物流产业创新,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金融质押等物流业务。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标准,拓展服务领域,全面发展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养生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培育壮大服务业发展载体。按照突出特色、膨胀规模、打造品牌、提升层次的总体要求,着力培育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特色街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五大载体,充分发挥其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十二五”期间,集中培育14个重点城区、30个重点园区、30个特色街区、50户重点企业,每年重点推进50个重点项目。
关键词
继续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海陆统筹、梯次推进、一体开发,加快构建以港口为龙头,岸线为基础,海域为前沿,腹地为支撑的海陆开发格局。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物流功能,全力构建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枢纽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国与日韩的海陆联运大通道战略性节点及贯通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北桥头堡。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建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特色突出的国际贸易中心、高效便捷的航运服务中心、产业聚集的临港产业基地,增强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港航大市。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以芝罘港湾区、西港区、龙口港区为核心港区,莱州港区为黄河三角洲重点港区,其它港区分工协作,基本形成特点鲜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大型枢纽港。
完善港口物流体系。按照区港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建设芝罘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港区、莱州港区五大物流特色示范园区,加快港区与物流园区融合,积极开展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代理、信息等现代物流服务,形成新的复合型、聚合型产业。
提升港口集疏运功能。推动港口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加强联盟协作,聚集市场主要资源。
放大保税港区效能。高起点规划建设保税港区,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基础,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逐步向“自由港”发展,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高技术产业中心。
总体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为目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整体性推进、体制改革实质性突破、开放水平全方位提升,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向
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以高效利用岸线为重点,以海湾海岛开发为支撑,积极向深海远海进军,向内陆腹地辐射,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强海洋和控制管理,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加快突破一批海洋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培植一批海洋、临海、涉海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海洋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建设海洋科教人才强市和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临海高端产业聚集区,成为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城市创新功能,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友好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推进城市产业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成为全国、全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示范。
面向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完善提升集公路、铁路、海运、航空于一体的全方位交通物流网络,依托保税港区、开发区等开放载体,探索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巩固提升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确立沟通华东和东北、连结日本和韩国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成为环渤海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国际滨海生态宜居城市。融合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和秀美的海洋自然景观,高水平推进旅游要素转化升级,打造最佳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生态环境优良、文化产品丰富、教育医疗发达、公共交通便捷的滨海生态宜居城市。
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城市。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营造良好道德风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和谐城市。
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5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进一步巩固环渤海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地位和省内领先位置,增强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示范先导作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布局合理、区域协调、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基本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文章来自:
杭州货运,杭州物流-杭州创顺达物流有限公司,www.hz5656.com